霜降 | 7首大师演绎的“秋之歌”,与秋天告别
叶落如歌,每个人在秋天的心情都不同
今天,霜降之日
听一组 大师演奏的“秋之歌”
告 别 秋 天
1
柴可夫斯基的秋,忧郁如歌
钢琴套曲《四季》之《十月》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可以说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榜样。1875年圣彼得堡一本杂志的主编挑选出了十二首内容与十二个月气候相近的、富有俄罗斯特色的诗歌,并约请柴可夫斯基配上气质相似的钢琴曲,刊登在第二年的杂志上。
十月《秋之歌》据说对应的是作家阿列克谢·托尔斯泰的诗句:“晚秋之园凋零凄凉,枯黄落叶随风飘荡……”这首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舒缓,仿佛一个人在秋天独自漫步,充满惆怅。
版本推荐
俄罗斯钢琴大师普列特涅夫的演奏比漫步还慢,突出了这首钢琴作品的忧郁和诗意,可以直接用来为朗读伴奏,令人神往。
钢琴大师普列特涅夫
1
里希特的秋,动感十足
《重组四季》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大约作于1725年,是他五十岁左右发表的一套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每个乐章都配有短小的诗歌。
德国作曲家麦克斯·里希特创作的《重组四季》,以维瓦尔第《四季》为蓝本,加入电子合成器,堪称推陈出新的典范。
版本推荐
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的演奏,与电子乐结合得完美动人。可以说,《重组四季》有了城市的感觉,更加符合现代人对四季的感受。听着《四季》熟悉的旋律和不一样的演奏,秋天一点也不忧郁,而像热烈地阳光,让每个人加快脚步,享受难得的秋高气爽。
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与作曲家麦克斯·里希特
1
海顿的秋,热闹壮丽
清唱剧《四季》
在清唱剧《四季》中,海顿特意为秋天写过一段农民与猎人的著名合唱“听啊,听啊”(No.26),由圆号领奏,具有一股丰收在望的浓郁气息。整段秋天结尾的合唱“欢呼!欢呼!”(No.28)也非常令人振奋。
版本推荐
卡拉扬指挥的海顿《四季》是现代乐团排山倒海似的演绎,听着令人无比振奋,仿佛我们到了广场,人山人海,歌颂勤劳朴实的汗水,感恩大自然的回报。
指挥大师卡拉扬
1
格拉祖诺夫的秋,舞动非凡
芭蕾配乐《四季》
1906年2月19日,格拉祖诺夫的独幕舞剧《四季》首演于圣彼得堡。这部精致优雅的作品以冬开始,至秋结束。整部舞剧层次感极强,节奏鲜明,生动的描绘出幻想的四季景致。
版本推荐
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指挥家阿什肯纳齐与皇家爱乐乐团合作的格拉祖诺夫《四季》富于动感,将战斗民族在秋天的欢快、随性发挥地淋漓尽致。
指挥大师阿什肯纳齐
1
格里格的秋,明媚斑斓
管弦乐序曲《在秋天》
格里格的管弦乐序曲《在秋天》描绘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全景画,听着仿佛可以看到农夫在阳光照耀的山谷里收割,山坡下的树木已经染成了黄色和淡棕色,水面上游船怡然自得。
版本推荐
芬兰指挥大师奥拉莫对北欧音乐家格里格了如指掌,他棒下的《在秋天》突出了作品抒情又热烈的氛围,让人想去挪威一览美丽风光。
指挥大师奥拉莫
1
马勒的秋,充满惆怅
《大地之歌》第二乐章
马勒的交响套曲《大地之歌》采用了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二乐章名为“寒秋孤影”,描写了秋日“花儿枯萎,叶落飘零”的景象。
据考证,第二乐章原诗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效古秋夜长》,译成德文后更显得惆怅。第二乐章一般由女中音演唱,也可以是男中音演唱。
版本推荐
指挥大师西蒙·拉特与妻子、女中音柯泽娜合作的该乐章和谐默契,是少有的现场高分录音。柯泽娜的演唱发挥出优美的想象力,令人沉醉在诗歌的意境里。
指挥大师西蒙·拉特与妻子柯泽娜
1
德彪西的秋,枯而不僵
《前奏曲II》之《枯叶》
德彪西的《前奏曲》第二卷第二首《枯叶》,描写的恰是深秋的风景,树叶渐渐变得枯黄,从树上纷纷飘落。但空灵的音乐寓示着落叶虽然枯萎,却没有僵死,它们仍然显示着另一种生命的奇迹,是人世间美丽景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版本推荐
今年是德彪西去世100周年,唱片公司纷纷推出合集或新专辑纪念。年逾古稀的钢琴大师波利尼在今年推出德彪西《前奏曲》第二卷,可谓正逢其时。他的演奏比年轻时温柔了许多,也许是岁数的关系,他将这首作品表达得多么从容。
钢琴大师波利尼
美好的秋天
动人的音乐